
最新进展
100000
100000 居民
36564
售出 36564 套住宅
9030
9030 家注册企业
3038.7亿
3038.7 亿注册资本
中新天津生态城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基本建成,目前在此工作和生活的人口超过100000。居民可选择在高层公寓、低密度洋房或公屋居住。目前,生态城共售出36564套住宅。截至2020年2月底,生态城累计引入企业9030多家,注册资本3038.7亿元。
生态城日益完善的高品质配套设施也是吸引居民和企业的重要因素。目前,生态城拥有23所学校,近15000名学生;三个社区中心、一座图书馆、两座商业综合体、多家餐馆、多处健身场所、一所医院、一座五星级酒店和四个经济型酒店。这些配套设施都建在住宅项目周边15分钟步行范围内。按照规划,一条连接生态城与天津其他区域的城市轨道交通(滨铁2号线,原Z4线)将于2020年投入运营,届时将形成一个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。另外,随着鼓励垃圾回收、水资源高效利用、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使用绿色交通出行等措施的推广,绿色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被居民所接受。
2019年开始,生态城的开发重心向北推进至中部片区。此片区是生态城的核心区域,将融入更多的新加坡元素。生态城中部片区规划面积4.5平方公里,规划人口约5.8万人,是生态城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区域。这里将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、便利的交通设施、更丰富的商业和文化设施以及知名的学校。除基础设施建设外,生态城的工作重点也将向“心件”转移,以加强与新加坡的人文和教育交流。
中部片区的绿化景观方面按照“一园、一谷、两溪、多点”的景观格局进行建设。
“一园”即中新友好公园,占地面积41公顷,紧邻城市主中心和故道河,其设计方案以“握手”与“友谊”为概念,构建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景观,兼具寓教于乐的休闲学习功能,并采用可再生能源、智慧城市、海绵城市等技术。建成后,该公园将成为生态城内规模最大、位置最重要的城市级公园。
“一谷”即生态谷,将在起步区已建成部分的基础上,继续向中部片区推进。沿生态谷,规划建设小轻轨,在为居民提供便捷内部交通的同时,它也将与连接生态城外部交通的城市轨道交通Z4线接驳,为人们往来生态城提供便利。
“两溪”即北侧的甘露溪和南侧的惠风溪,甘露溪和惠风溪已经建成。
“多点”即中部片区的7处社区公园,将随周边社区中心、学校同步建设。
社区中心方面将根据十三五期间的建设计划,启动29#、32#、42#地块社区中心的规划建设。
另外,公安大楼已经投入使用,信息园项目稳步推进。随着市政景观、民生和教育配套的陆续开工,中部片区将掀起建设高潮。
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,生态城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受到了诸多认可。
授予时间 | 荣誉 | 授予单位、机构 |
---|---|---|
2019 |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| 中国生态环境部 |
全球可持续标准化发展示范城市 | 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 | |
2018 | 中国最具幸福感生态城 | 新华社《瞭望东方周刊》与瞭望智库 |
可持续发展城区解决方案奖全球第一名 | Construction21国际 | |
2016 |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| 中国国家旅游局 |
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| 中国财政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水利部 | |
2015 |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| 中国国务院 |
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区 | 中国国家发改委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| |
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| 中国环境保护部、教育部 | |
2014 | 北方地区唯一的国家绿色建筑基地 |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 |
首批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 | 中国国家能源局 | |
2013 | 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| 中国国务院 |
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|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| |
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| 全国绿化委员会 | |
2012 | 全球绿色城市 |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 |
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|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| |
2010 | 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 | 中国财政部、科技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能源局 |
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| 中国国家财政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|